
新桂阳6月24日讯(通讯员 尹友飞 彭博 周淑芳)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,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危害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。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樟市镇创新探索“一二三四”工作法,构建全链条反诈工作体系,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:累计劝返滞留境外人员65人,破获电诈案件21起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,辖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50%。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,源于樟市镇在反诈工作中形成的一套系统化、精准化的工作模式。
樟市镇将反诈工作提升至平安建设核心位置,建立起“党委统揽、政府主抓、部门协同、全民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今年以来,镇党委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,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。通过建立“班子成员包村、驻村干部包片、村干部包组”的三级责任体系,将反诈责任压实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,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地见效。
“我们建立了‘周调度、月通报、季总结’的工作机制,对工作不力的村(社区)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,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。”桂阳县樟市镇党委书记黄胜利介绍道。
针对滞留境外人员劝返这一难题,樟市镇创新实施“政策攻心+亲情呼唤”双轨并行的工作方法。
在刚性执法方面,组织公安、司法等部门对重点人员家属开展“一对一”普法教育,详细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等法律法规,明确告知“主动回国从宽、拒不回国从严”的政策底线。今年以来,已对4名重点人员家属开展政策宣讲,形成强大震慑。
在柔性劝导方面,创新组建由“驻村领导+派出所长+村支书+家属代表”构成的“四位一体”劝返专班。通过上门走访、视频连线等方式,用乡情、亲情感化滞留人员。东郊村村民邓某在专班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,最终放弃高薪诱惑,主动回国自首。
樟市镇通过建立三项排查机制,实现重点人员精准管控:
一是重点人员“靶向查”。对涉毒前科、刑满释放、异常暴富等五类1833名重点人员建立台账,实行“周排查、双签字”制度,确保动态管控无遗漏。
二是务工群体“拉网查”。组织镇村干部、“三长”、派出所民警等力量,对全镇28928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,重点追踪失联人员964人。
三是数据质量“回头看”。对前期摸排数据进行二次核查,确保信息准确完整。截至目前,已完善1122名重点人员信息,其中51人信息被成功录入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。
在宣传防范方面,桂阳县樟市镇构建了四维一体的防护网络:
党建引领强示范。将反诈宣传纳入“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”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宣讲12场次,涉及群众5000余人。梅塘村老党员侯大爷在参加活动后,主动当起了村里的反诈宣传员。
科技赋能提效能。开展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推广攻坚行动,镇村干部入户指导安装6000余人次。同时,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门咨询窗口,为群众提供防骗咨询。
线上线下全覆盖。线上通过微信群、公众号等推送反诈知识1200余条;线下举办集中宣传活动5场,发放宣传资料7000份。充分发挥“村村响”广播优势,让反诈宣传响彻田间地头、传入千家万户。
源头治理断链条。联合公安、银行、通信运营商等部门,对“两卡”开户人员开展警示教育3场。建立涉案“两卡”黑名单制度,从源头上切断犯罪渠道。
“反诈工作永远在路上。”桂阳县樟市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彭斐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深化“一二三四”工作法,重点在预警劝阻、技术反制等方面下功夫,全力构建“全民反诈、全社会反诈”新格局。
如今在樟市镇,反诈宣传标语随处可见,反诈知识家喻户晓,群众防骗意识显著提升。樟市社区张阿姨说:“现在接到陌生电话,我都会多留个心眼,还要跟镇村干部核实下。”
樟市镇的实践表明,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,需要坚持打防结合、标本兼治。只有构建党政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的工作体系,才能有效遏制电诈犯罪高发态势,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
责编:刘美灵
来源:桂阳县融媒体中心
樟市镇:“农家夜话”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
我县开展2025“情暖童心·护航成长”开学第一课
新学期新气象 我县各中小学校迎来秋季开学
我县举行2025年网络相亲文化活动七夕节专场
县自然资源局多形式开展"测绘法宣传日"活动
黄沙坪街道多措并举护航2025年秋季开学 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线
深入推进“六大新行动” 全面实施“七大攻坚” |我县绿色建材走俏 远销非洲市场
警惕“毒伞”!塘市镇织密野生蘑菇安全防护网
下载APP
分享到